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业及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远程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也不断滋生,严重危害着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近两年来,以虚假信息为诱饵进行的诈骗犯罪迅速的蔓延,犯罪分子借用手机、固话及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人民群众反响及大。针对当前几种多发性电信诈骗案件,特提示广大市民,擦亮眼睛,识破骗术,谨防上当。
一、当前电信诈骗的主要发案类型:
1.电话欠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话机欠费,谎称该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申报办理了欠费话机,并声称要帮助联系报案;再由一名自称公安局的男子接听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接着,让事主将银行存款转移至其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
2.银行卡消费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查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如用户回电,则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逐步将手机用户引入“转账陷阱”。
3.网络中奖诈骗。在网络上制作虚假网页,通过向事主发中奖短信,谎称事主中奖,诱骗事主登录虚假网页,从而进一步使事主进入圈套。
4.冒充领导诈骗。冒充某系统或单位主要领导,通过短信或直接拨打下级单位领导电话,编造各种事由,诱骗事主钱财。
5.冒充熟人诈骗。此类诈骗俗称“猜猜我是谁”,即冒充事主外地朋友通过电话先与事主联系,谎称次日要去事主所在城市看望事主,但第二天通过电话谎称自己出了事需要用钱,但自己随身所带钱财不够,从而诱骗事主邮汇钱款。
6.退还汽车购置税诈骗。不法分子以向车主发送手机短信或拨打电话的方式,谎称税务局要退还其购买汽车时的税款,让车主速与财政局某主任联系。若车主拨打电话与该主任联系时,对方便让其从银行ATM机上利用转账操作获取退税费用。
7.中奖诈骗。不法分子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拨打电话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回复,便称兑奖必须交纳所得税或手续费,否则不予兑奖,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这些款项汇至其提供的账户。
8.销售廉价违法物品诈骗。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汽车或防身武器等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以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为名义,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
9.编造事故诈骗。不法分子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致使被骗人亲属手机关机,利用被骗人亲属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被骗人或其家人打电话,谎称其亲属生病或遇车祸住院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骗其汇钱到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10.ATM取款机告示诈骗。不法分子事先损坏ATM取款机,并在旁张贴虚假的提示信息,受害人在取款时出现故障后,如与不法分子提供的虚假银行客服电话联系,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犯罪分子便以保证受害人资金安全为由,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自己账户上的资金转入其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上。
11.发布汇款账户诈骗。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直接存到某银行账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
12.身份信息被冒用诈骗。不法分子假冒公安民警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其涉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待受害人辩解后,犯罪分子便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人冒用,银行存款有被人冒取的危险,要求受害人将银行账户上的资金转入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
13.QQ诈骗。首先通过木马程序盗取用户QQ,然后向该QQ好友群诈骗。
二、防范电信诈骗的措施
纵观公安机关破获的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归根结底,就是骗钱。所以,如果广大人民群众对此类骗术保持高度警惕,遇到行骗时及时核实,不贪图便宜,不轻信中奖、低价售车等虚假信息,就不会轻易上当。
(一)树立防骗意识,不轻信天上掉馅饼。提醒广大居民不要贪一时便宜,以免因为贪念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涉及到汇款等银行业务时,要加强防范.对于陌生人及陌生号码的来电,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冒充受害人亲属、朋友借钱的电话,要求受害人去银行进行汇款、转账时,一定要及时和亲属、朋友核实此事,千万不可贸然汇款。
(三)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在银行办理业务、购车、购房时,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谨防不法分子获取。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
(四)、加强与警方配合,切实保护其财产安全。遇到此类案件时,应沉着应对,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及时提供对方账号等线索,协助警方破案。在接到此类信息、电话时,也要向公安机关积极举报,提供破案线索。